通知

通知: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

0731-85582280

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协会

邮编:410005

邮箱:hnnzax@163.com

电话:0731-85582280

电话:0731-85582281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教育街铂宫一期三楼

益阳市赫山区:小田改大田解锁农业发展新“密码”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23-04-15

仲春时节,久雨初晴。站在赫山区笔架山乡新崇安村的高处极目望去,一片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渠畅通的高标准农田徐徐拉开视野,向远处延伸。

来自江苏的种粮大户周正祥站在宽阔的机耕道上,用镜头拍下了这一场景,发了朋友圈:”农田变良田,江苏老乡们,快到赫山来种田!“2022年11月,通过土地数字化流转,周正祥承包了新崇安村的农田种双季稻。随后而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更让他看到了这片土地的“含金量”。

推动全域农村土地数字化改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赫山区走出了一步至关重要的大棋,在以土地关系变革为中心的农业综合改革上,牢牢打下了一个强大的“楔子”。作为重要产粮区的赫山,土地流转交易市场更活跃,进一步推动了粮食生产规模化。“这两项工作是稳产量稳面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成为赫山区现代农业综合改革的强大支撑。赫山粮食生产乃至现代农业的新格局,由此打开。”赫山区委书记周卫星这样分析。

借东风破解土地“碎片化”问题

——田成片了,人心齐了

在实施农村土地数字化改革之前,泉交河镇党委书记陈国荣对于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并不抱很大信心。“当初分田到户,为公平起见,搞的是‘肥瘦搭配’,分到各家的田东一块、西一块,都是巴掌大的小田。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原则是‘统筹规划、集体资金、连片开发’,如果不能打破原有田丘地块的限制,高标准农田建设很难推进。可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动农民的地,谈何容易!”陈国荣坦言当初心里没底。

为此,赫山区的决策者未雨绸缪、先行先试,通过农村土地数字化改革,一举破解了土地“碎片化”问题。

将农户承包面积以数字方式登记入册,量化成股份,入股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村集体再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集中流转出去。农民成了股东,各家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交给村集体这个“公司”统一经营,再也不用操心土地流转的事了。

地块整合,人心齐了,万事皆顺。

每到天气晴朗的日子,笔架山乡新崇安村村民徐立辉就拿着锄头到新修农田建设现场转圈。高标准农田项目建到了村里,虽然有专业队伍施工,不需要村民投工投劳,但徐克辉还是愿意搭把手。

徐克辉指着脚下的机耕道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是他家的地,过去谁要是占地修路修渠道,他肯定一万个不同意。现在,土地归村集体统一流转交易,他只认收流转金和分红。“高标准农田修好了,流转金和分红会跟着增加。我们都望着快点修好!”

赫山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服务中心主任高明光说,从赫山区公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始,村民找村干部、村干部找乡镇干部、乡镇干部找区农业农村局,都来争项目。现在,赫山区实施了土地数字化改革的地方,高标准农田建设都能顺利推进。

在实践中探索破解难题的办法

——资金有了,群众乐了

对农田进行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钱从哪里来?实际操作中能不能让粮农满意?“不用乡镇、村集体、群众出一分钱;建设充分尊重客观实际,不搞‘面子’工程。”笔架山乡主抓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乡人大主席赵新明给记者细数了赫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高明之处。

一是通过创新投融资模式,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明确工作激励办法,让投资主体、镇村、农户利益共享。

赫山区鼓励金融机构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向农业发展银行融资贷款,达成融资1.37亿元的意向,灵活利用建设银行乡村振兴共享贷资金,发动种植大户参与建设,通过先建后补、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方式,确保亩均投资标准达到3000元以上。

同时深挖项目效益。通过耕地开发新增耕地交易指标、田块改善提高租金溢价、“小田改大田”增加耕种面积及发展产业经营增收等多种方式综合形成项目收益。

以泉交河镇新安山村为例,3000元一亩的建设标准,1600元来自国家财政投入;余下1400元,通过填埋废弃坑塘、整合田间道路获得新增耕地,新增耕地入市交易所得就能补上这一缺口。据测算,赫山区今年仅新增耕地指标单项收益将超过1.5亿元,确保项目建设不新增政府负担。

二是项目设计规范,充分尊重实际,采用群众最满意的方案。

如,灌溉渠道水流冲刷重,采用U型槽衬底;排水渠道水流缓慢不衬砌,促进自然生态降解,打造会呼吸的渠道。

如,根据地形地貌合理布局,田块能找平的尽量找平,不合适找平的,保持合适的地势差异,保留熟土,以保护土力。

如,多听群众诉求,及时查漏补缺。新崇安村党支部书记胡放清讲了这么一个例子:大湾组有一丘面积很小的三角形农田,当初通过航拍技术对全村农田进行测量时,漏掉了这丘田。发现这一情况后,胡放清当即向区农田建设服务中心提出申请,要求修改设计方案,将这块小田纳入建设范围,申请得到批准。“即便是犄角旮旯,也不能浪费,废田也要让它变良田。”赫山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谢三喜说。

以“田成片”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成本降了,效益高了

保护耕地,不仅保面积,更要提品质。时下的种田,早已不是“镐锄镰犁”的传统农耕,智能化的“金戈铁马”登场,从无人机喷洒农药,有效减少农药残留;到智能化灌溉让农田“喝水”有度量;再到各地因地施肥进行土壤结构改良……科技的加持,让高标准农田规模不断扩容。

高标准农田要建成什么样子?谢三喜这样描述:是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建成后能达到降成本、提单产、保总量的目的。

高标准农田的好处,粮农感受最直观。笔架山乡中塘村的种粮大户徐建兵告诉记者:“以前,村里的田被划成小块分属不同人家,面积最大的只有两亩多,小的不到一亩。拆除田坎、平整地势后,大马力的旋耕机就可以进场了,一天就能翻耕七八十亩地。”

中塘村另一位种粮大户刘晓宇算了这么一笔账:耕种、喷药和施肥,全部都能采用机械,加上减少的人工,一亩双季稻成本减少200来元。他承包了3000多亩,一年就能节约60多万元。“省下的就是赚的!”90后江苏小伙刘晓宇认为,自己千里迢迢选择在赫山当农民,是最明智的决定,最合算的投资。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让普通农田变成“丰收田”“增收田”,更让“沉睡”的土地焕发出新生机。

在泉交河镇,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我们镇一些农田因田间沟渠老化、水利设施损毁,旱不能灌、涝不能排,成了‘望天丘’,年成靠天公、打谷靠肩挑。如今路到田边、水进田垄,再遇上去年那样的大旱天气,粮食也不怕歉收,废田也有人耕种了。”镇党委书记陈国荣说。

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巨大效益,反过来进一步激活了土地数字化流转,推动规模化经营。据统计,全区耕地流转率达85%,100亩以上种粮大户达1300余户。

“无论是改革,还是项目建设,成功的关键,是群众实实在在得实惠、农村切切实实稳发展。要建立更加公平有效的体制机制,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区委书记周卫星说,“今天的农村土地数字化改革还处在试验探索阶段,高标准农田建设也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赫山区现代农业综合改革任重道远。我们始终坚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群众的内生动力已经激发起来了,这是我们推进乡村振兴最大的底气。”

赫山区广袤的田野上,新的丰收正在孕育,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来源:益阳日报)